若無法閱讀本信請按此連結
    出刊日期:2020/10/22  
~工業4.0模擬智慧數位工廠=人機協作模式「推動產業轉型」~
人機協作並非意味著人類將被機器人取代,而是人類扮演著「訓練機器執行任務」的角色。
隨著全球數位化浪潮,「資料」儼然已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,資料品質與應用性將重塑產業經濟價值,因此各產業為滿足現今市場需求,紛紛迎合數位經濟開創嶄新商業模式。

人機分工≠人機協作
事實上,以智慧工廠來說,工廠自動化生產線大多偏向「人機分工」,即人與機器各司其職、互不溝通,像是機器手臂、關燈工廠,皆是以100%自動化生產為目標。然而,所謂 「人機協作」是指人與機器透過經驗及工作交流,持續改善工作流程的過程;也就是說,機器可依據人類導入的資訊及流程執行作業,人類再根據機器產出的成果進行調整,形成一種協作模式。這種人機協作的作業模式能大幅縮短工作時程、提高準確度、節省企業人力成本,最終產出更具人性化的產品設計與服務。以近年越來越夯的AI門診為例,導入AI軟體輔助醫生判讀醫療影像資料,不但大幅提高準確率,更讓醫生判讀影像的時間從10分鐘縮短至20秒。如此一來,醫生能更專注於問診、深化醫病關係,為患者找到更適合的治療方式。

人機協作模式「推動產業轉型」
這樣聽起來人機協作能帶來許多競爭優勢,然而企業在導入時,往往會有「機器真的做得比我好嗎?它怎麼可能比我還熟練?」這樣的想法產生。事實上,人機協作並非意味著人類將被機器人取代,而是人類扮演著「訓練機器執行任務」的角色。
對於企業來說,採用人機協作模式不但可以省去研發人員花在高重複性工作的時間,集中心力在更加複雜、靈活度高的設計工作,更能大幅提升創新技術所帶來的產業價值。
人與機器共事的模式正一步步推動產業轉型,當某種作業模式開始帶來便利性,行為改變便是指日可待、勢在必行。未來,人機協作勢必會成為主流工作模式,加速產業革新,形塑更便利的生活樣貌。
(內文擷取自數位時代)

工業4.0智慧工廠運作說明
操作介面適用於平板電腦、手機,也能於筆記型和桌上型電腦的操作。把這些介面提供以下三種不同的觀點,也可以把生產區域的環境參數顯示出來,如空氣品質、溫濕度、氣壓...等。
客戶端觀點
(Customer view)
供應端觀點
(Supplier view)
製造端觀點
(Production view)
工業4.0智慧工廠運作原理
智慧工廠的製造過程通常高度數位化和連網,能執行超出自動化的延伸功能。網路連線使智慧工廠能使用從周邊環境收集的資料作為基礎,對內部和周圍可能發生的任何變化能更自主、更能適應、更靈活地反應。換句話說,智慧工廠具背景感知能力。 智慧工廠要啟用這種功能,必須有能從周圍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獲取資訊的後台系統。如此一來,從模擬模型 (虛擬) 到工具狀況 (現實) 的資訊,都可以在智慧工廠裡流通。現實和虛擬世界的資訊融合是透過網宇實體系統 (CPS) 和物聯網系統協同運作來實現。(內文擷取自資安趨勢部落格)

智慧工廠感應器
光閘、極限開關、顏色感應器
Environmental sensor(溫度、濕度、空氣品質、氣壓)
Calibration unit
USB-camera
NFC/RFID module and NFC-Tag
WLAN router
Storage and Retrieval station
WLAN router NFC chip & NFC reader WiFi router
WiFi router Environmental sensor  

校園案例

台灣大學、清華大學、台灣科大、虎尾科大、元智大學、健行科大、萬能科技大學、南亞技術學院、台北城市大學....國外大學及實驗室,廣泛使用此一模擬系統,成立工程相關領域實驗室.....陸續增加中。

如有任何問題可來電洽詢,免費服務專線:0800-658 168
台北•02-2228 1606/ 台中•04-2258 3355

如果此郵件對您造成干擾,請 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