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機分工≠人機協作
事實上,以智慧工廠來說,工廠自動化生產線大多偏向「人機分工」,即人與機器各司其職、互不溝通,像是機器手臂、關燈工廠,皆是以100%自動化生產為目標。然而,所謂 「人機協作」是指人與機器透過經驗及工作交流,持續改善工作流程的過程;也就是說,機器可依據人類導入的資訊及流程執行作業,人類再根據機器產出的成果進行調整,形成一種協作模式。這種人機協作的作業模式能大幅縮短工作時程、提高準確度、節省企業人力成本,最終產出更具人性化的產品設計與服務。以近年越來越夯的AI門診為例,導入AI軟體輔助醫生判讀醫療影像資料,不但大幅提高準確率,更讓醫生判讀影像的時間從10分鐘縮短至20秒。如此一來,醫生能更專注於問診、深化醫病關係,為患者找到更適合的治療方式。
人機協作模式「推動產業轉型」
這樣聽起來人機協作能帶來許多競爭優勢,然而企業在導入時,往往會有「機器真的做得比我好嗎?它怎麼可能比我還熟練?」這樣的想法產生。事實上,人機協作並非意味著人類將被機器人取代,而是人類扮演著「訓練機器執行任務」的角色。
對於企業來說,採用人機協作模式不但可以省去研發人員花在高重複性工作的時間,集中心力在更加複雜、靈活度高的設計工作,更能大幅提升創新技術所帶來的產業價值。
人與機器共事的模式正一步步推動產業轉型,當某種作業模式開始帶來便利性,行為改變便是指日可待、勢在必行。未來,人機協作勢必會成為主流工作模式,加速產業革新,形塑更便利的生活樣貌。(內文擷取自數位時代)
|